长春连日暴雪,北京零下十五度,郑州冰点,宁波大雪……二○一三新年伊始,全国盛传一个字:冷!气象专家说全国平均气温创近二十八年最低值。国外也不例外,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白天最高气温接近零下三十度,俄罗斯陷于一九三八年以来最强寒流之中,半月内就有八十八人被冻死。其他欧洲国家已逾三百人因严寒丧生,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著名的雕像“小尿童”也被“冻得”撒不出尿来。
  
  唐朝的冬天,有气候专家称,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变冷;也有专家说今年的“冷冬”现象只不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极端反应,并未改变地球变暖的大趋势。笔者不由想起古代的冬天来。唐朝是古诗的盛产期,唐诗里的冬意当堪一读。先看李太白的《北风行》:“烛龙栖寒门,光耀犹旦开。日月照之何不及此,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。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幽州思妇十二月,停歌罢笑双蛾摧。倚门望行人,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……”此《北风行》系乐府古题,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之事,李白跳出古乐府的传统写法,将寒冬与战祸合二为一,揭示了“苦难乃人类心灵之冬”的现实,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,使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大大升华了。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”一句,更历来被誉为咏冬的神来之笔。
  
  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,是诗圣杜甫咏冬的代表作,全诗洋洋洒洒五百字,气势磅礴耐人寻味。诗中云“霜严衣带断,指直不得结”、“寒天催日短,风逆雁无行”,人们的手指都冻僵了、飞雁都不能成行了,足见古时寒冬的厉害。杜甫还写过一首《对雪》,此时他正困在安禄山占领的长安。痛苦的心情、潦倒的生活加之“乱云低薄暮,急雪舞回风”的寒冬,使年仅四十几岁的诗人自叹“愁吟独老翁”,外面乱云薄暮、急雪回风,陋室杯中无酒、炉火仅存,诗人的愁绪与严寒的天气交织。诗题《对雪》,诗人却是在面对黑暗与苦难的壁垒!柳宗元的《江雪》被视为咏冬的名篇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你看,所有的山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,所有的路都不见人的踪影;孤零零的小船上,坐着个披蓑衣、戴斗笠的老翁,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独自垂钓,好一幅寒冬垂钓图!诗人临风傲雪、超尘绝俗的形象与悠然自得的心境,历历在目!结句“独钓寒江雪”,更一言破的——他哪里是在钓鱼呀,分明是在赏雪哩!刘长卿的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,与《江雪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: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”诗人以极其凝练的笔触描画出一幅旅人暮夜投宿、山村风雪人归的“寒山夜宿图”,诗境是一个“远”字。句句成一个独立的画面,又彼此连贯生动有趣,原来寒冬里也有一番风情的。
  
  《夜雪》,是白居易四十五岁那年任江州司马时所作:“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”诗人因雪而发诗兴、藉雪而寄逸致,多么悠然自得!而贾岛的《雪晴晚望》就另是一番景象了:“倚杖望晴雪,溪云几万重。樵人归白屋,寒日下危峰。野火烧冈草,断烟生石松。却回山寺路,闻打暮天钟。”这年贾岛长安应举落第,与从弟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,诗中有雪、有晴、有晚、有望,凸显了空山寒寂中作者的况味——既无奈又不悲观,读来不觉令人平添思古之幽情。王维是咏冬的高手,其《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》很有意境:“寒更传晓箭,清镜览衰颜。隔牖风惊竹,开门雪满山。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。借问袁安舍,翛然尚闭关。”诗人在雪景的清幽和山居的静寂中因雪怀人,淡笔中可见深情。“风惊竹”、“雪满山”、“深巷静”、“广庭闲”等词语渲染出雪夜深巷的清寒和作者的心境,令人掩卷三思。他早期作品《观猎》:“风劲角弓鸣,将军猎渭城。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忽过新丰市,还归细柳营。回看射鵰处,千里暮云平。”萧瑟的隆冬却不无生气,足见年轻人从来是不畏严寒、乐于踏雪游荡的。他还有一首《陇西行》:“十里一走马,五里一扬鞭。都护军书至,匈奴围酒泉。关山正飞雪,烽火断无烟。”此时王维已人到中年,正逢边疆吃紧,接到军书举目西望,但见漫天飞雪、烽火中断……这首边塞诗却不正面描写战争,只选择冬日边关几个侧影,其他的就由读者去猜度,艺术构思不落俗套矣。
  
  读唐诗,可知其时冬天真有天寒地冻的“冷冬”味道,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地球竟时变得而时冷时暖、忽冷忽热,“指直不得结”、“风逆雁无行”的景象难得一遇了。从这个角度讲,加紧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,让漫天飞雪的寒冬重返人间,意义重大啊。

本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诗情画意 [ http://www.gushici5.com/blog/ ]
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ushici5.com/blog/201305/427.html